立即下载
“星”物管⑬丨八一新村小区:“红色力量”解锁幸福密码
2025-05-07 14:41:49 字号:

编者按

娄星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三基三创”基层治理能力提升行动,建强基层组织、提升基本能力、做实基础工作,积极探索党建引领物业协同治理,打造“‘星’物管”工作品牌。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区委社会工作部、区住建局、区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星’物管”系列报道,解析先进典型背后的故事,推动构建多元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一场大雨后,娄星区乐坪街道街心社区八一新村小区“口袋公园”内,绿树吐新、翠竹摇曳,林荫小道两侧绿意葱茏,屋檐处几只燕子叽叽喳喳,似是在讲述着这个高龄小区的“逆生长”。

八一新村小区,始建于上世纪90年代,因娄底军分区家属院而得名,院里大多是军休老干部和家属,后逐渐发展成“军民融合”的混合型住宅小区,共有5栋居民楼,128户。和其它老旧小区一样,这里曾因设施老化、卫生脏乱、管理缺位矛盾重重。而像现在这样邻里和睦、环境舒适,与党群同心同向汇集而成的“红色力量”分不开。

红色基因引领小区“新蝶变”

小区治理好不好,居民幸福感强不强,选准、选好带头人是关键。“以前这里一下雨就积水,院子里跟个小水塘似的,老人小孩根本不敢出门,现在小区变化很大,楼顶新做了防水,路面全部硬化,下水道也做了改造,还加装了监控和电梯,小曹出钱出力,付出了很多心血。”84岁的老党员魏义祥是第一批入住八一新村小区的居民,也是第一届业委会主任,对小区的情况最有发言权。

图片

(八一新村小区路面改造后干净整洁。)

魏老口中的“小曹”,是2021年新任的业委会主任曹飞英,居民公认的热心军嫂、优秀党员。自小区2024年推行“星物管”物业协同治理以来,在小区党支部的带领下,以曹飞英为首的业委会一方面带头捐资捐物、调处矛盾,一方面联合鑫涛物业改善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争取老旧小区改造资金,安装高清监控,解决屋面漏水、下水道淤堵、垃圾堆积、路面积水等,规划设计老年人活动中心……一件件惠民实事,做到了居民的心坎上。

图片

(新加装的电梯,方便居民出行。)

“看,这是我们去年新装的人脸识别门禁系统,是业委会副主任李国华找朋友拉的广告赞助,没花一分钱,现在90%以上的居民都已经录入了系统。”“这是由旧配电房改造的业委会办公室,里面办公桌椅、电脑一应俱全,全是魏老无偿捐赠的。”“如果没有魏老、李老这样乐于奉献的老革命支持,很多事我们很难推进。”曹飞英如数家珍般述说着小区的变化,言语间充满感激。老革命、老党员的示范带头,让小区里“跟跑”的党员、群众越来越多,邻里情谊愈发深厚。

“口袋公园”点亮居民“小确幸”

“忧居”变“优居”,离不开舒适的居住环境。

小区东侧曾有一处荒土坡,杂草丛生、垃圾遍地,是大伙避之不及的“卫生死角”。2024年业委会决定因地制宜,将这“小土坡”改造为“口袋公园”,增加一些休闲健身设备。

想法有了,钱从哪儿来?让业委会没想到的是,“口袋公园”的打造计划竟得到居民全票支持,居住在院内的军休干部、家属个个出钱出力,小区物业也全力参与到建设中来,清运泥土、杂物,搬运健身器材,很快,斥资2万多元的精致小公园便改造完成。

图片

图片

(八一新村小区“口袋公园”。)

“现在,每天晚上6点半公园里人气爆棚,大家唠唠家常、商议小区大小事务,幸福感满满。”曹飞英说,如今的八一新村小区,不仅有“颜值”,更加有“品质”,业主投诉量直线下降,物业费收缴率超98%。

“红马甲”绘就温暖“同心圆”

小区的各项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居民的认同感也越来越强。如何发动居民共建共治共管,从“看客”变“主角”,打造温馨小区?小区业委会决定组建一支志愿服务队,居民向群英毛遂自荐任队长,物业经理朱秋红率先报名。为独居老人送饺子、组织老人进行体检、化解邻里矛盾纠纷、美化小区环境……志愿者零距离的贴心服务,进一步激发了“人人都是主人翁”的治理新活力,慢慢地,这支队伍从最初的几人扩大到30人。“我们想把这里打造成娄星区的优质养老小区,让红色精神代代相传、幸福日子可感可及。”向群英说。

图片

(八一新村小区志愿服务队成立。)

2024年11月23日,乐坪街道街心社区“邻里相约‘星物管’,共治共享和睦情”联欢会定在八一新村小区举办,150多名业主载歌载舞,共叙情谊,热闹非凡。七旬老人康伦仲发自内心感慨,“现在小区环境变样了,大家行动变样了,精神面貌也变样了,一切都朝好的方向发展,真的很开心!”

小区治理从来不是口号,而是桩桩件件居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小事实事。相信八一新村小区的明天,会像大家所希望的那样,同心同行,越来越好……

来源:娄星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曾鸣 贺露明 刘艳琼

编辑:肖慧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