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健康科普丨儿童夏季常见传染病应对指南
2025-08-07 11:21:51 字号:

盛夏的热浪滚滚,随着气温升高、湿度增大,多种病原微生物也进入了活跃时期。近期,湖南省疾控中心发布数据显示,自今年6月以来,全省手足口病报告病例数已超过去年同期高峰水平,而作为其"好兄弟"的疱疹性咽峡炎发病率也在同步攀升。同时,沙门菌等引发的肠道传染病进入高发期,食物污染风险显著增加。

夏季高发疾病

手足口病:爱搞"皮肤涂鸦"

手足口病,这个名字形象地概括了它最显著的特征。孩子感染后可出现发热,手、足红色的小疹子或小水疱,嘴里也会出现疱疹或小溃疡。还有一个容易被忽略的——臀部、肛周也可出现皮疹。它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既往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为主,目前柯萨奇A6为常见病原。

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大约一周左右的时间,发热和皮疹会逐渐消退。然而,家长们绝不能掉以轻心。极少数情况下,尤其感染的是EV71型病毒时,病情可能急转直下,发展为重症。如果孩子持续高烧超过3天不退,精神萎靡不振,嗜睡或烦躁哭闹,甚至出现肢体抖动、呕吐、呼吸急促、面色苍白发灰等,必须立即送医!重症手足口病可引发脑炎、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威胁生命。


疱疹性咽峡炎:嗓子里的"火山爆发"

疱疹性咽峡炎,它在夏季儿童感染科门急诊中非常常见,它是手足口病的"近亲",两者病原体有重叠(主要是柯萨奇病毒A组,尤其是A1-6、8、10型),但表现不同。

儿童

疱疹性咽峡炎最大的特点就是"快"和"痛"。孩子可能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突起高烧,与此同时,孩子的喉咙里会出现灰白色的小疱疹及溃疡面。这些溃疡是孩子最痛苦的根源,剧烈的疼痛让他们不敢吞咽,甚至拒绝喝水和进食

疱疹性咽峡炎同样有自愈倾向,病程大约一周左右。但持续的拒食和发热导致脱水的风险很高。因此,如果孩子高烧不退、滴水不进、精神差、尿量少,注意及时就医。


沙门菌肠炎:藏在食物里的"腹泻刺客"

沙门菌肠炎是由沙门氏菌感染引起的。它是"病从口入",在湿热的夏季尤为高发。未煮熟的禽畜肉、生鸡蛋或未完全煮熟的鸡蛋、未经消毒的牛奶、蛋制品(如蛋黄酱),以及被生肉、蛋壳污染过的凉拌菜、水果、饮用水等,都是常见的传染来源。苍蝇和不洁净的手也是重要的传播媒介。

其主要表现包括有发热、腹痛、呕吐,腹泻等。大便带有粘液,严重时甚至可见血便。对于婴幼儿、免疫力低下的人群,细菌可能穿透肠壁进入血液,引起败血症,或者因严重脱水导致休克,危及生命。因此,如果出现持续呕吐无法进食进水、腹泻次数多且量大、高烧超过39.5℃、精神差、抽搐、尿少或无尿等,必须立即就医。


全面预防策略:筑牢家庭防护网

首先需阻断传播途径,第一、勤洗手尤其在饭前便后、换尿布后;第二、食物煮熟煮透,生熟分开,不吃隔夜变质菜、未清洗瓜果。还有是减少暴露风险,避免带孩子去人群密集场所,患病孩子应隔离至症状消失后1周,防止传播。最后当然是提升孩子自身免疫力,包括接种疫苗(EV71手足口疫苗可预防重症手足口病,6月龄~5岁孩子推荐接种)以及增强免疫(保障睡眠、均衡营养,适度运动)。

中国儿童勤洗手

从一次认真的洗手、一餐彻底煮熟的饭菜、一次玩具的消毒做起,让孩子远离病痛侵扰,拥抱一个安全、健康的盛夏。

来源:湖南省居民健康卡

编辑:罗锦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