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太保社区:党旗红、志愿红,映红好日子
2025-08-15 18:42:59 字号:

当暮色漫过娄星区涟滨街道太保社区的文化广场,居民已踏着轻快的节拍跳起广场舞,动作整齐有力;孩童们追逐嬉戏,笑声清脆如铃。从曾经城乡结合部的“乱如麻”到如今人心凝聚的“和谐家园”,太保社区的蜕变密码,就藏在“党建红”打底的文化墙上,就藏在每一名党员胸前的党徽里。

图片

(干净整洁的文化广场。)

太保社区并非传统单一形态的居住区,它分为农村太和片和被征收安置的爱群片,是典型的工农结合型社区,这里百姓的身份在“居民”与“村民”间自然转换,需求多元而具体。

“当时我们社区最棘手的问题是人心涣散,大家的心没有聚拢起来。”太保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胡红军回忆道。

为凝聚社区合力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太保社区以“党群议事会”为载体,广泛征集居民对社区建设的意见建议。在一次议事会上,有居民提出将社区内一片长期闲置、环境脏乱的土地改造为文化广场但该块地涉及4个居民小组的土地使用权,建议提出后部分居民因土地问题拒绝建设,改造工作一度停滞不前

面对这一情况,太保社区组织党员干部逐户开展走访工作,耐心倾听居民诉求,针对土地使用权划分、建设规划等核心问题,与各居民小组代表反复沟通协商。最终,改造工程得到全体居民的积极响应党员主动带头参与土地整,居民积极投工投劳,打造乡村大舞台安装太阳能路添置健身器材,周边还配套建设休憩长廊和绿化景观昔日荒地变身为功能完善的文化广场

以前这里杂草丛生,现在不仅能跳广场舞、带孩子玩,热闹又安心,邻里关系也更亲近了!”居民周冬秋喜笑颜开地说。

文化广场的建成,不仅改善了社区人居环境,更成为凝聚民心的纽带,极大激发了居民参与屋场建设的热情。

在推进屋场建设过程中,社区始终以“党建引领屋场治理”为核心抓手,推行“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共建模式,带动村民主动投身家园建设

走进今年新建成的平元和美屋场,一幅兼具田园野趣与人文温度的画卷徐徐展开党员带头规划设计、协调资源,村民主动出工出力、建言献策从保留古井的决策到凉亭样式的选择,从鱼塘清淤到小菜园规划,每一处细节都凝聚着共建的智慧。

图片

(屋场规划的精致小菜园。)

现在每天我都来凉亭坐会儿,跟邻居聊聊天,心里特舒坦”住在屋场附近的村民胡秋容感慨道。

太保社区党建引领不是挂在墙上的牌子而是扎进泥土里的根须,让党员与群众在并肩建设中拉近距离,在守护乡愁中凝聚共识,为屋场治理注入了持久动力

如何让党员率先垂范的“共建之火”转化为居民自治的“燎原之势”?太保社区的“党建+积分制”管理给出了答案。

“以前小区绿化带总有人乱踩,现在有居民主动维护。”

“电梯里的小广告,刚贴上就被住户撕掉了。”

“清扫公共区域、参与治安巡逻、调解邻里纠纷。”

......

这些变化,源于社区推行的积分管理制度。太保社区科学搭建积分管理制28条,目前完成316户“一户一档”积分档案,制度涵盖公约落实、人居环境整治、文明创建、社会综治等多个维度,以积分评价管理为主要形式,通过物质激励与精神鼓励相结合的方式,让居民“付出”直接转化为“实惠”。

图片

(公示栏。)

“打扫下房前屋后、帮邻居看看门,都是顺手的事,没想到还能攒积分兑换奖励。”居民周如金笑着说。

在鲜红党旗的引领下,这小小的积分正以其精准的导向和温暖的激励,持续调动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形成“人人愿参与、事事有人管”的良好氛围。

积分制成功激活了大家的自治热情,而志愿服务更为这份活力添柴加火

针对特殊群体的实际需求,社区成立志愿服务队开展精准化帮扶。79岁的五保户邬季秋老人年事已高,行动不便,养老金待遇资格认证成了难题。党员志愿者主动上门,耐心协助老人完成人脸识别等认证流程,确保其养老金按时发放。同时志愿服务队积极推动为60岁以上老人统一购买人身意外险的工作,联系保险公司制定适宜方案,志愿者逐户登记信息、讲解保险条款,打消老人及家属的顾虑为社区老年人增添安全保障

社区文化生活同样在志愿服务的热情浇灌下绚丽绽放。由社区牵头组织建立的文化服务队,从最初的寥寥数人发展为颇具规模的文艺团体。傍晚的文化广场,常能看到她们翩翩起舞的身影,音乐与活力感染着每一位居民志愿者李雪英动情地说:“社区给我们搭台子,让我们能教大家跳舞组织文艺活动,生活充实得很,感觉越活越年轻!”这些由党员引领、居民参与的志愿力量,是社区和谐乐章中最温暖、最灵动的音符。


图片

(太保社区开展文艺活动。)

党建引领下的太保社区,治理格局日渐完善,目光已投向更具潜力的远方社区正积极谋划,致力于将党建优势转化为集体经济发展的强大动能。下一步,太保社区将加大资源整合,联动花溪谷、杉山荷花基地,开发高灯河生态观光带,打造农旅融合项目,联合文旅投重启高灯河研学项目;进一步盘活资产,优化综合楼租赁,引入便民服务中心。

图片

(水清岸绿的自然风光。)

从清晨文化广场的第一缕阳光,到屋场建设得点点灯火,从积分表上不断累积的分数,到志愿者步履不停的红色身影,再到集体经济蓝图中描绘的振兴愿景,在太保社区,党建非悬浮的口号,而是融入日常、可感可触的温暖力量它引领居民拆除有形与无形之墙,共同编织一张充满归属感与幸福感的治理网络。


来源:娄星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李宏伟 刘艳琼

编辑:郑磊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