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钢铁淬火,方显其韧;产业深耕,乃见其强。
在湖南中部,一座以“材料谷”为支点的工业新城——娄底,正用如椽巨笔书写着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答卷。
这里,钢铁银光与智造蓝海交相辉映,传统工业基地的厚重与新兴产业集群的活力相得益彰。
水陆空铁多式联运体系,为产品装上翅膀飞向诗和远方;数字孪生工厂,虚拟与现实的双生子演绎智能制造的新范式;招商安商机制,如同精心设计的生态系统,政策阳光、金融活水、人才春风交汇成滋养企业的沃土。
当硅钢电磁效应穿透厂房,我们听见了产业崛起的澎湃心跳。娄底用“材料谷”实践,诠释了“链式思维”的真谛——不是简单的企业聚集,而是创新要素的化学反应;不是数量规模的叠加,而是产业生态的重塑。
这方热土正在证明:最好的招商投资,就是一个生机勃勃的产业生态圈。投资娄底,既是抢进产业发展的机遇窗口,更是共享中部崛起的时代红利。
解读娄底招商磁场,探寻湘中投资盛景。湖南日报、新湖南特开辟《投资娄底》栏目,以飨读者。
【正 文】
凤栖“娄星”心有底
——娄星产业开发区矢志向千亿级产业园区迈进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梅花 通讯员 申晔军
3月25日,湖南省2024年度“五好”园区创建综合评价结果发布,娄底市娄星产业开发区惊艳亮相:不仅荣膺大湘西地区省级园区榜首,更跻身全省省级园区前十强,入选省2024年度产业园区20强榜单,实现三年三级跳。
(娄星产业开发区鸟瞰图。张政 摄)
在这片仅12.14平方公里的发展热土上,娄星产业开发区以“小园区大作为”的气魄,持续释放高质量发展动能,谱写政企同心、双向奔赴的生动篇章。
(湖南宏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航拍图。 王智雄 摄)
精耕“钢”字大文章,方寸之地成沃土。娄星区立足毗邻涟钢的黄金区位,紧扣“钢”产业转型升级,以龙头引领推动传统产业涅槃重生,以生态构建激活新兴产业裂变生长,以协同创新实现全产业链价值跃升,形成以钢铁新材、节能环保、智能装备产业为“一主一特一新”的产业发展格局,奋力打造千亿级产业园区。
目前,园区“一主一特一新”产业已集聚71家规上企业,近年主要经济指标年均保持10%以上的增长势头。
“链式思维”精准招商
企业从“要我投”转变为“我要投”
招商之道,贵在精准;产业之兴,成于聚“链”。
4月29日,总投资30亿元的数控智能装备产业园破土动工,其中第一期将打造年产值超20亿元的先进装备制造产业。这一产业“巨舰”的诞生,源于一场化“忧”为“机”的招商突围战。
(湖南爱派尔生产车间。张政 摄)
故事始于2024年一次南下叩门。娄星区招商分队奔赴珠三角招商,走访固达机械、舒特智能等企业时发现,高昂的设备采购成本成为装备制造企业投资的最大顾虑。为破解企业“买不起、用不满”的困境,招商分队提出建设设备共享加工中心,为企业提供设备共享、检测服务和研发支持。方案一出,多家企业当即决定入驻,大家呼朋唤友结对而来,从“要我投”转变为“我要投”。
盛夏的数控智能装备产业园,一期项目建设场景“热辣滚烫”。湖南爱派尔工业互联网+数字化智能制造、海睿斯年产300套智能锯切装备生产线建设、莫德曼工业机器人等项目已率先投产。共享中心尚未建成,但园区以“磁吸之力”引“群凤来栖”,已有10家企业入驻。
(硅钢生产车间。 张政 摄)
企业接踵而至的背后,是娄星产业开发区以“链式思维”破题招商的精准发力。
围绕“一主一特一新”产业布局,娄星产业开发区组建招商分队,掀起“链招商”攻坚行动。依托涟钢硅钢基板、宏旺硅钢的“链主”优势,将招商“利剑”指向电机、电力变压器、家电等“三电”下游领域,越展电力、海泰精工等强将精兵次第加盟;抢抓智能装备新赛道风口,以湖南爱派尔为“链核”,牵引莫德曼、海睿斯等10余家配套企业聚链成军。
精准“链式”进击,带来丰硕成果。2024年,娄星产业开发区签约项目36个,其中过10亿元项目4个,过亿元项目23个。园区建设标准化厂房超百万平方米,入驻率达90%以上。
“增值服务”全程护航
企业从“生根发芽”到“拔节生长”
沿着涟滨西街漫步,在娄星产业开发区这片热土上,一大批高精尖企业从生根到发芽,再到拔节生长。伴随企业的蓬勃发展,娄星产业开发区也以日新月异之势不断蝶变。
(舒驰智能制造航拍图。张政 摄)
“过去,‘娄星’只是地图上的一个陌生地名;如今,我们三代人都在这里扎根,成了‘娄星人’。”湖南利钢金属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巨发的感慨,道出企业与这片土地共同成长的故事。
2018年,湖南利钢从河北廊坊南下,在娄星产业开发区扎根。这绝非简单的产业转移,而是一场与地方发展同频共振的精彩共舞。园区以“及时雨”般的政策扶持、全方位的要素保障,为企业营造高效、公平、宜居的营商环境,与企业结成紧密的命运共同体。
(娄星产业开发区产学研中心。 王智雄 摄)
令人惊叹的“娄星速度”就此上演,企业当年引进立项、当年开工建设、当年建成投产、当年上缴税收。湖南利钢利用紧邻涟钢的优势,以热轧卷钢为基材,开发出50多种镀锌带钢、104种镀锌管材。随着园区“三电”产业的蓬勃发展,该企业又抓住行业风口,相继扩建年产50万吨家电板、光亮板生产线等项目。
数字是最有力的见证:6年多来,湖南利钢从一期到四期,产能增长5倍,产值销售增长6倍,税收飙升11倍。
聚焦打造投资洼地,娄星产业开发区将减材料、减环节、减事项的便利化政务服务,升级为增值化政务服务,即在提供基本服务之外,还为企业提供集成化的政策、人才、金融、法律、科技等全周期衍生服务。今年,娄星产业开发区为6家企业输送高校毕业生50余名,建立风险补偿基金,解决森钢、麦虹科技、西科环保等企业500万至2000万元的融资需求。
厚植发展沃土,湖南宏旺仅一年产值就从14亿跃至35亿,当前已布局五期项目;湖南海睿斯智能锯切装备生产线建设项目一投产,就收到湖南钢铁集团等6家钢铁企业的订单;海特科技、五号动力、森钢、森泰等企业相继扩建扩产。
从“地理坐标”到“梦想承载地”,娄星产业开发区正以产业链为藤条、以服务为养分,培育出更多向上生长的产业新枝。
抢占未来制高点
向“钛材—钛合金—装备及应用”全产业链进军
骄阳似火,映照发展雄心。6月25日,中国企业500强宏旺控股集团投资的硅钢钛材料产业链项目签约,将打造从钛矿开采到钛复合材料生产的全产业链。这是娄星产业开发区在“十五五”谋篇布局中落下的关键一子。
(项目建设如火如荼。 申晔军 摄)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园区以超前的战略眼光擘画未来产业蓝图:以金属新材(三材)为代表的主导产业,以资源循环利用(三废)为代表的特色产业,以“三电”(新能源)和智能装备制造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和以半导体和人工智能(机器人)为代表的未来产业,构建“1122”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娄星产业开发区创业孵化中心)
钢铁新材与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链正加速延展升级——聚焦钢材、钛材、铜材,金属“三材”产业,串联“三废”资源循环利用,打造“特色钢铁生产-钢铁材料深加工-关键零部件制造-资源循环利用”全产业链。到2030年,预计可形成400亿级的钢铁新材全链支柱产业。
新兴产业如春笋勃发——瞄准硅钢产业链上下游,招引下游电机、电力变压器、家电等产业,成立娄星区“三电”产业专班,全力开展招商、推进项目落地。目前,园区已签约项目33个,签约金额130.35亿元,已开工21个。与此同时,依托湖南爱派尔在高端铣床领域的优势,智能装备制造产业正向超精密、复合化方向跃进。
未来产业布局更显战略远见——以宏旺硅钢钛项目为起点,正构建“钛材—钛合金—装备及应用”全产业链。依托园区装备制造能力,发展以机器人为主导的人工智能半导体产业。2024年11月,湘芯半导体生产基地(一期)项目开工建设,园区在人工智能半导体领域迈出坚实步伐。
从钢铁洪流到“三电”奔腾,从钛材深加工到半导体突破,娄星产业开发区勇于跳出“舒适区”,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脱胎换骨”、新兴产业“强筋壮骨”,一幅以创新为底色、以链式发展为路径的现代化产业画卷,正在湘中大地徐徐铺展。
(原载《湖南日报》2025年7月4日03版)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李梅花 申晔军
编辑:罗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