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娄星区“学党史、颂党恩、跟党走”线上诵读 ⑥:山城暖阳 — 张桂梅
2021-06-24 11:23:00 字号:

娄星区“学党史、颂党恩、跟党走”线上诵读 ⑥:山城暖阳 — 张桂梅

为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传统,激发全区奋斗“十四五”、奋进新征程的磅礴力量,娄星区演讲艺术家协会、区融媒体中心、区人民医院、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共同开展《“学党史、颂党恩、跟党走”》线上诵读活动。通过诵读红色经典,讲述红色故事,回顾中国共产党100周年的艰苦历程,颂扬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社会和经济领域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以此激发和引导全区党员干部传承革命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在全区营造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浓厚氛围,以优异成绩献礼建党一百周年。

图片山城暖阳 — 张桂梅

在讲述之前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还记得你17岁时的模样吗?前段时间一张17少女的照片在朋友圈刷屏。该照片的主人公就是获得了时代楷模的张桂梅老师。当时的她脸上还留有着稚气的模样。如今张桂梅已经64岁了,看起来沧桑干瘪。但是岁月从不败美人她的眼神依旧清澈明亮。是什么让这位老人如太阳般永远活力,对梦想依然执着?今天我与大家分享来自山城里的暖阳张桂梅老师的故事。

一、追求理想,来到山区

17岁的她离开东北跨越大半个中国来到云南支边,后随丈夫来到云南喜洲任教。喜洲是张桂梅丈夫的老家,张桂梅以为大理是她余生的归宿不曾想1996年她迎来丈夫胃癌的噩耗,从此一对夫妻永远分离。失去了精神支柱张桂梅黯然神伤便主动申请从热闹的大理调到偏远的丽江市华坪县工作。

二、战胜病魔,回馈社会

刚来到华坪不到一年她被查出来子宫内有一个快五斤重的肌瘤。在生与死面前她有了恐惧。县里开妇代会的时候居然给她捐钱。此时她心想自己从未给这个县城做过一点点贡献,却给小县城添了这么多麻烦。到华坪县教书后,张桂梅发现一个令人费解现象。“很多女孩读着读着就不见了。”于是她开始走进大山敲门家访。山路崎岖不平,她便手脚并用爬上去,常常一路走访下来手和脚布满鲜血。同事纷纷劝他放弃,可是她说:“我身为一名党员,要为国家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更要尽职尽责。”一次家访途中的偶遇,更是让她痛心不已。一个十三四岁的女孩,呆坐在路边,满眼惆怅地望着远方。张桂梅上前询问,女孩哇的一声就哭了。“我不想嫁人,我不想嫁人,我想读书。”原来,女孩父母为了3万元彩礼,要她辍学嫁人。张桂梅气冲冲地来到女孩家,对她的母亲说:“孩子我带走,上学的费用我来出。”可女孩的母亲以死相逼,张桂梅实在拗不过,只能放弃。自此之后,一个梦想渐渐在她心中萌生:办一所免费女子高中,让大山里的女孩们都能读书。

三、踏破铁鞋,成立高中

办一所学校说出来容易,做起来却没那么简单。尽管如此,她还是越想越来劲,越说越想干。她开始利用寒暑假去筹措资金,然而五年的时间只筹措到了一万元。正在无计可施时,穿着破洞裤子出席党代会的张桂梅老师被一位新华社记者发现,第二天介绍她的女高梦的报道引来了全国人民的关注,社会各界踊跃捐款。这让她的梦有了变成现实的可能。

2008年9月华坪女子高中正式建成,迎来了100名来自大山各处的女学生。由于招生没有门槛,学生的成绩参差不齐,有的学生甚至最简单的26个字母都认不完整。但是张桂梅给学校的老师定下目标:我们华坪女高的学生至少上二本。

四、党性支撑,勇往直前

这难如登天的任务让许多的老师开始打退堂鼓。建校才半年17名教师中就有9名提出辞职。只剩下8名教师的华坪女高的教学几乎瘫痪,县里计划将学生分配到其他学校继续学习。这样的结果让当初一腔热血的张桂梅心情低到了谷底。

难道真的没有别的办法了吗?直到她和县里交接老师材料的最后一刻,她惊喜的发现这里八个教师有六个是党员。回到学校她将六个党员召集起来,语重心长的说道:“在抗日战争时期,阵地上只要还有一个党员这个阵地都不会丢掉。何况我们还有六个。如果把这块扶贫的阵地丢掉我们怎么对的起党和人民。”六名党员的头渐渐埋了下来。张桂梅提出重温入党誓词,没有钱的他们只能选择手绘党旗。这是他们第一次六个人一起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读到这里大家纷纷落下眼泪。此后学校的老师争分夺秒,将时间精确到每一刻,谁也不敢浪费这贵如黄金的光阴。男老师结婚头天办事第二天回来上课,做肿瘤切除手术的女教师能自由行动就回到了自己的岗位上。

到2020年华坪女高的本科上线率连续八年稳居当地第一。面对这样的成绩她说道:“这里面有我们的生命。”他们为了梦想全力以赴,从零到有,从寥寥无几到层出不穷。这一切的努力都是为了不辜负当初的誓言。

在一次采访中张桂梅老师说:“如果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果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张桂梅老师就犹如寒风中的一枝梅花直面人间风霜,把温暖与美好展现给他人。她常常忘记自己也曾是少女。40多年扎根边疆,用生命燃灯,照亮山区女孩的前程。年华终会老去,但她作为共产党人的奉献精神永不枯萎!

来源:娄星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诵读者: 娄星区演讲艺术家协会会员 谢千里

编辑:贺露明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