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严惩贪腐 亡羊补牢
2013-09-10 11:01:47 字号:

  食为民之天,粮为国之本。粮食安全就是国家安全,这是妇孺皆知的道理。然而,中储粮河南分公司部分领导、干部却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监守自盗,上下其手,造成了110人骗取7亿国家粮食资金的大案,举国震惊。愤怒之余,我们必须立即采取措施,严惩贪腐,亡羊补牢。

  一是要完善机制“不准腐”。把篱笆扎牢,把漏洞堵死,建立严谨周密的整体机制,让硕鼠无空可钻。首先是完善监管机制。中储粮属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管理,中储粮的各个直属库基本是免于纪检、工商、税务、卫生等部门的外部直接监管的,来自国家发改委、国家粮食局的监管也很有限,业务相关银行监督粮食资金使用的作用实际上也发挥不力。这种相对独立的“垂直管理”,却变成了“硕鼠成堆”的监守自盗。这种状况必须立即改变,要建立好上下级、内外层的监管机制。其次是完善问责机制。为何硕鼠们“胆大如牛”?显然贪腐的代价还不够高,还有很多人怀着侥幸心理“混”在干部队伍里。必须贯彻“谁主管谁负责,谁经手谁负责,谁参与谁负责”的原则,对违法犯罪者必须严惩不贷,顺藤摸瓜,一查到底。只有违规者的违规成本高了,其懈怠意识才能得到遏制,才会如履薄冰,兢兢业业。第三完善信息公开机制。作为带有公共财政性质的央企,业务信息应多公开,早公开,特别是资金流向这一块应随时接受社会监督。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处于群众雪亮眼睛的拷问下,“硕鼠”们至少不敢如此明目张胆。

  二是要严格执法“不敢腐”。再好的规章制度不落实,也不过是一纸空文。除了贯彻实施现有相关法律法规,还要加强对舆情民意、信访检举的重视,按图索骥,迅速反应,早日揪出“硕鼠”。据报道,陆续有人检举揭发中储粮河南分公司及其个别领导人的蛀虫行为,但从举报到潜逃再到全面调查,我们花费了太多时间。所以,必须重视舆情民意和信访检举,针对反映的事实,或成立专案组、调查小组、或彻查账目,抽查业务往来,以尽早阻止更多的贪腐爆发。

  三是要强化教育“不能腐”。中国正处于高速发展期和转型期,矛盾多发,大众的心理也更易浮躁。以前广为传颂的是焦裕禄、孔繁森和牛玉儒这样的信念坚定,为人民服务的“孺子牛”型的好干部,而近年来刺激人民神经的往往是张曙光、刘志军、许宗衡和陈同海等这样的大贪官。他们的聪明才智不是用在为人民服务上,而是挖空心思要“啃”国家一口,“坑”群众的血汗。要花费更多的资源和力量用于对自己培养的干部的防范和制衡,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必须切实加强干部的思想道德教育,定期回访,密切跟进,把正面榜样教育和反面震撼教育结合起来,深入灵魂,决不能流于形式。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千年了,从奴隶制到封建制到两半社会,劳苦大众始终在抗诉。我们的新中国是从铁血里打下,共产党是在战火中成长,这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我们有信心、有能力、也必须要解决粮食贪腐的问题,让群众把饭碗端牢,无愧于人民的重托,历史的重任!(长青办事处 邓凯卿)

来源:纪委

作者:邓凯卿

编辑:娄星在线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