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传统,激发全区奋斗“十四五”、奋进新征程的磅礴力量,娄星区演讲艺术家协会、区融媒体中心、区人民医院、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共同开展《“学党史、颂党恩、跟党走”》线上诵读活动。通过诵读红色经典,讲述红色故事,回顾中国共产党100周年的艰苦历程,颂扬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社会和经济领域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以此激发和引导全区党员干部传承革命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在全区营造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浓厚氛围,以优异成绩献礼建党一百周年。
万宝镇历史上第一个中共支部诞生记略
茶园山,中国革命的一块热土
1916年5月,正在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毛泽东从长沙步行数百里来到茶园山苍山居(今茶园镇东冲村)寻访1914年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就读的同班同学刘且侯,两人相见格外亲切。毛泽东在这里住了四、五天,走访了许多贫苦人家,将反帝反封建、砸烂旧世界的革命道理传播到穷人的心坎里,启发穷苦百姓起来管好自己的土地,管好自己的河山。毛泽东指点刘且侯早日投身革命,首先去国外开阔眼界,学习先进的思想,准备奋斗。1919年,刘且侯考取了保定赴法勤工俭学班,终于有了施展抱负的开端。不料赴法途中,暴病缠身,只得返回,不久抱恨终天。毛泽东当时不知,多次寄信催刘北上,等了三年才得到刘病逝的消息,毛泽东非常痛心,随即就写信给刘且侯家人,鼓励他们带领茶园山的穷苦百姓起来参加革命。
毛泽东到茶园的伟大行踪,给茶园老百姓留下了翻身求解放的深深祈盼。五年后,中国共产党诞生了,毛泽东、何叔衡代表湖南共产主义小组,前往上海参加了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消息传到茶园,贫苦百姓仿佛黑夜中望见了北斗星。东冲村的百姓将毛泽东当年所讲的革命道理在茶园境内暗暗游说,穷苦人开始懂得要翻身,就要跟共产党闹革命。
茶园山,地方革命的一只红色摇篮
1922年5月,中共湘区委员会建立了,毛泽东任书记。随后,中共湘区第三特别支部成立了,大批爱国青年深入农村宣传救国图强的革命道理,也有爱国志士踏着毛泽东的足迹来到茶园发动青年进省城参加反帝反封建的活动。1926年,湘区特别支部先后派彭淑陶、陈一诚等 4人到娄底一带从事党务工作与农民运动,从西阳乡吸收了成春生,到茶园山吸收了龚立堂、刘正堂等8人入党。是年10月,娄底第一个中共支部在云隐寺(今娄底老街)成立,发展中共党员17人,通讯联络代号为“雷雨之”,成春生任支部书记。这些地下党员为了推翻旧世界,积极奋勇地开展活动。1927年3月娄底64区农会组织茶园山的进步青年携带60多支梭标,100多支鸟铳至大雷峰山山峡阻击路过茶园山的北伐军许克祥叛军(当时许克祥部队驻扎在湘乡县城),因力量太悬殊,就机智地袭击了敌人的尾部,打死打伤20多人。当敌人追击时,茶园汉子已无影无踪。从此,茶园山也声威大震。1927年10月,64区农民协会执行委员刘正堂组建农民自卫队,斗争土豪劣绅,减租减息运动节节胜利。但反动势力极度恐慌,对刘正堂恨得咬牙切齿。“马日事变”后,刘正堂不幸被娄底清乡队逮捕,英勇就义。
1928年,革命运动高涨,湘乡县(今娄底一带属湘乡)又先后建立了6个党支部。共产党的活动受到老百姓的大力支持,但是国民党疯狂镇压,许多党的骨干被国民党政府逮捕,大量杀害,党组织被逼停止活动,一些中共党员转移外地闹革命。等到抗日战争爆发,湘乡县委又着手重建党支部发展党组织。
1937年5月,湘乡县工委成立了。7月工委派胡开驹、傅三回娄底,先后发展刘汉世、陈素(女)、刘伯崇、刘汉初等16人入党,9月成立了娄底区工委,刘汉世任书记。区工委设娄底人和总(今花山办事处关化居委会)以开办抗敌书报社为掩护,联络各界人士,发展党员60人。筹备组建5个中共支部。1938年2月,在区工委刘汉世的指导下,娄底区5个中共支部终于组建成功。即:中共西阳支部,陈素任书记;中共茶园山支部,刘伯崇、刘汉初先后任书记;中共娄底支部,傅三任书记;中共关王桥(今属涟源市)支部,陈光华任书记;中共冠曹支部,胡开驹、胡鹏先后任书记。其中,中共茶园山支部于2月4日在启明学校成立。区工委刘汉世上午9时就来到了茶园山,与启明学校的先生刘伯崇协商成立支部的有关事宜。入夜,村落灯光昏黄稀疏,趁着黑夜,刘汉世带领刘伯崇等5名地下党员进入启明学校一商款旧的教室里,在刘汉世的主持下,中共茶园山支部正式成立了,选举刘伯崇为支部书记,刘汉初为副书记,维立堂、曾草华、杨相类为支部委员。紧接着他们在微弱的煤油灯下,起草了开展地下活动的有关文稿。
1938年10月,抗日救亡运动日益高涨,茶园山支部受娄底区工委的委托,创办了《娄底三日刊》,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唤起民众参加抗日,出刊了30多期,每期印发200多份,产生了巨大作用。那时,湘乡县属国统区,国统区的中共党员是不能公开活动的,根据中共中央指示要“长期埋伏,隐蔽精干,积蓄力量,以待时机”。茶园山支部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开展活动的。1938年11月,省委书记高文华来到茶园山支部主持了为期3天的中共党员训练班,参加学习的有10余人,学习毛泽东的抗日理论和方针政策,坚定了党员的革命意志和抗日信心。由此可见,当年茶园山党支部在革命运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1939年春节,茶园山支部又派出10多名进步青年,去娄底参加区工委刘汉世组织的大型抗日救亡宣传团,白天演戏,晚上耍灯,宣传抗日军民打击日冠,铲除汉奸的故事。是年2月,茶园山支部又密送一批党员参加陶龛学校发起的战时教育研究会,致电蒋介石,提出十八项抗日教亡议案。3月,迁移到娄底清潭李祠的国民党第八后方医院的抗日伤病员600多人,医药不足,生活困难。中共茶园山支部暗地在师生中募捐,募得光洋(相当于现在人民币)200多元,布鞋200多双,棉衣棉裤40余件,猪肉150公斤,以马车运送到李祠慰问伤病员。5月,娄底工委组织人员以“桃园结义”的名义,秘密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选招擅拳击、懂武术、有勇有谋的硬汉,送往抗日救亡前线,茶园山就输送了15名。1941年5月由于国民党顽固派反共高潮的迭起,党组织处境十分困难,湘宁中心县委书记袁学之、委员熊怒非来茶园山支部,召开党员大会,具体部署地下党组织:已暴露身份的党员转移去新四军或外地工作;尚未暴露但可能暴露的党员,利用社会关系,易地隐蔽;其余就地隐蔽,长期埋伏。茶园山支部在上级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历史见证了它所起的作用。1946年,中共茶园山支部奉命在湘潭窑湾里设立党的联络站,挂牌“湖南《国民日报》湘潭办事处,以售报为名,暗中接待中共党员,传递党的机密,为党的联络工作绞尽脑汁,天衣无缝。
地方革命在迅速发展。1946年10月茶园山支部委派部分成员打入国民党乡保政权机构,以合法身份开展抗丁抗粮抗税斗争,(当时茶园山叫乐善乡,刘伯崇任乐善乡十一保长,刘轩生任下洲乡保长,刘汉初任胜岩乡多民代表等)。抗丁抗粮抗税的口号一发出,正像春天里的一声惊雷,千家万户纷纷响应,穷苦百姓扛起梭镖、背起大刀,从四面八方涌向国民党乡保,高喊免丁减粮减税的口号,向国民党乡保政权要答复,势力强大,里应外合,终于获胜。I942年至1948年抗免壮丁116人,家家户户粮、税减半。老百姓满怀信心,盼望翻身,举起双手,正以实际行动,迎接明天的朝阳。
1949年8月13日,雷雨过后,晴空万里,湘乡县城解放了。湘中一支五团与中国人民解放军46军138师在湘乡县城胜利会师。当月15日娄底区工委书记杨白英与南下湘乡县九区区委负责人贾丁期、李金琢等接上了关系。月底,南下湘乡县委民运部部长霍旭魁,率南下区委和工作人员10余人,进驻娄底柳祠,与娄底区工委会合。9月10日,娄底区解放了,茶园山解放了,工人农民一道庆祝娄底解放大游行,中共茶园山第一个支部为中国革命所立下的功勋就像一声春雷永远回响在茶园山的上空。
来源:娄星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诵读者: 娄星区演讲家艺术协会 卢丽丹
编辑:贺露明